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始建于1951年11月,1958年10月改为亳县县委党校,1986年3月改亳县县委党校为亳州市委党校(县级),2000年12月整建制上划为地级亳州市委党校,2011年3月被安徽省委批准为大专体制。现实行中共亳州市委党校、亳州市行政学院、亳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一校两院”的管理体制。
亳州市委党校实行校委制,校长由市委副书记兼任,设常务副校长1名(副厅级),正处级副校长2名,副处级教育长1名。内设7个职能机构,其中副处级处室5个,分别为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马列教研室、综合教研室。科级处室2个,分别为图书信息中心(科研处)、培训部。另设有机关党委、工会、妇委会等群团组织。
市委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适应亳州建设和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轮训、培训,为亳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理论骨干和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了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据统计,近三年来共培训轮训干部 35000人次。充分利用党校资源,积极开展干部在职学历教育。
教学是党校工作的中心。近年来,市委党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积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科学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加强理论教育,突出抓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注重党性教育,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省情市情教学分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更好地为亳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坚持开门办学,积极开展异地教学,加强现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坚持外请报告制度,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教学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实现了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市委党校坚持以科研为基础,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一体化,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大力实施课题引领战略和精品聚焦战略,着力推出精品力作,“四个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创刊的《新视角》,在教学研究、理论宣传、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市委党校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工作,坚持把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作为重中之重,同时注重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和引进,选聘兼职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教职工队伍,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和行政后勤队伍。
信息化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市委党校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建成校园计算机网络,构建了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全馆藏书60000册,并建起了与省委党校和省内各级党校互联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行政后勤管理,着力提高保障水平。市委党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现有校园面积74.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5845万平方米,拥有较为齐全的教学、科研、生活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校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按照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的要求,深化行政后勤改革,优化服务、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为全校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在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市委党校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以促进党校发展为目标,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拓展党建工作内容,努力提高机关党的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职工头脑,努力建设学习型党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效能建设等活动,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促进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党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党校核心竞争力和管理科学化为目标,按照工作计划,创新思路、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精细服务,努力把我校打造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备、党委放心、学员向往、社会认可的优秀党校,为亳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